港籍广州市政协委员郑志雯建议:打造大湾区骑游双轴线******
中新网广州1月6日电 (记者 程景伟)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月6日开幕。香港籍广州市政协委员、瑰丽酒店集团首席行政总裁郑志雯建议,广州可以积极联动相关城市,联合香港、澳门,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骑游双轴线。
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已累计建成碧道2900多公里,到2025年预计达到7800公里。《2021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广州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78%。此外,港澳地区骑行也日益风靡,以香港为例,香港单车节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单车盛事之一。
在郑志雯看来,以上这些情况都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发展统一规范的骑行活动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粤港澳都有爱好者耳熟能详的骑游路线,但这些路线都尚未串联起三地,也没有统一规范,亟待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郑志雯建议,广州可以联动广东省内相关城市,联合港澳,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骑游双轴线。她说,“双轴”具体指的是“西线—人文之轴”和“东线—创新之轴”。
其中,“西线—人文之轴”线路规划为:从香港、澳门经港珠澳大桥到珠海后,以广东省绿道1号线为主轴,依次经珠海、中山、广州、佛山和肇庆等地。广东绿道1号线以大山大海为特色,重要景点包括肇庆七星岩风景区、佛山云东海、南沙蕉门河和珠海横琴长隆等。据介绍,此条轴线最大的特点是首次提出并实现港珠澳大桥的骑游功能。
“东线—创新之轴”线路规划为:从香港到深圳后,依次经深圳、东莞到广州增城区、从化区。该路线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休闲度假目的地于一体,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广深港澳科创走廊重合。
郑志雯认为,建设大湾区骑游双轴线,有着多方面的利好,包括有利于打造新型体育旅游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湾区城市间良性互动,增强双向了解。
为更好赋能大湾区骑游双轴线的打造,郑志雯还建议,穗港澳合作策划举办国际骑游节、国际骑游赛等大型活动;广州还可以联合港澳的骑行组织,持续推出骑游轴线推广活动。(完)
2021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较十年前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水利部副部长朱程清12日在北京表示,2021年中国水土流失面积较十年前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状况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当天,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水土保持有关情况。
朱程清表示,近年来,中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据水利部最新监测,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平方公里,较十年前减少27.49万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等级面积占比由33.8%下降至18.93%。水土流失治理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中国官方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指引。《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
“水土保持率是指区域内非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中国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表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水土保持率为72%。在现有267.42万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中,有122.9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沙漠、戈壁腹地和高寒高海拔地区,这些是不宜治理或不需要治理的,在需要治理的面积中,综合考虑水土流失规律、自然地理条件及技术经济等因素,最终只有52万多平方公里有望彻底“销号”,其余的只能实现强度降级。“剩余的水土流失面积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提升水土保持率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实现《意见》目标,吴文庆表示,下一步将把林草地水土流失作为“减量”的重点,提高林草地植被覆盖度,提升林草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把坡耕地和侵蚀沟作为“降级”的重点,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东北黑土地侵蚀沟治理。同时,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严控新增人为水土流失,加大对在建项目集中扰动期的水土流失防治力度,推动全社会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